亞洲女性奉行一白遮三醜的鐵律,
對於美白的資訊、事物等等簡直是到了瘋狂的地步,
美白是什麼?顧名思義,就是要讓皮膚變白,
那是什麼東西讓皮膚變黑?
大家都會回答"黑色素",黑色素分佈在哪裡?
由哪裡產生的?為什麼變黑容易變白難?
均一問三不知。
在人類皮膚的基底層存在著melanocyte
中文有時候會翻譯成麥拉寧細胞,也就是所謂的黑色素細胞
黑色素細胞本體是圓形的,
但是細胞表面會有很多延伸出去的突起
稱做dendrites樹突。
這些樹突延伸到四周的角質細胞(keratinocytes)
當黑色素細胞受到紫外線或者其他宇宙射線的刺激
便會合成黑色素(melanin),不過黑色素可不是分泌出來之後就讓它亂跑
黑色素會被呈裝在melanosome(黑色素體,註一)中,
經由細胞內的運送系統(註二),由細胞本體往樹突的方向運送,
或者是直接往黑色素細胞周圍的角質細胞傳遞黑色素。(見下圖)
原本是透明的角質細胞充滿黑色素
在肉眼的觀察下,皮膚就變黑了。
圖片來源
http://www.scf-online.com/german/32_d/images32_d/pigmentation_large_32_d.jpg
黑色素細胞本身不進行分裂,所以每個人身上有多少黑色素細胞
是生下來就決定的,所以越老每個人身上的黑色素細胞會越少
因此就個體而言,老個體會擁有比較亮白的皮膚。
(看到這裡年輕的各位有沒有種可恨的感覺?)
不過膚色深淺除了黑色素細胞的含量以外,
也還要考慮到角質細胞對於黑色素的代謝速率
角質細胞的溶體會將進入細胞內的黑色素分解掉
使角質細胞恢復原來的透明,
其實通常白人、黑人以及黃種人的黑色素細胞活性差距不大
不至於造成如此大的膚色變化,
但是因為黑人的黑色素不太會被分解,導致膚色如此之深。
註一:黑色素體就好像是細胞內的胞器,由磷脂質膜包裹的小泡。
註二:細胞內的運送系統,由細胞骨架組成特定的軌道以及方向。
所以瞭解黑色素的形成之後
才能進一步的想,想要美白需要做到什麼努力?
美白之所以困難,就是因為角質細胞被黑色素"染色"之後
除了靠自身的代謝能力以外
再來就是等到角質細胞的剝離,才能夠讓皮膚變白
一般來說,這是需要21-28天的時間,
如果你有幾天暴露在紫外線下,你所需要的時間就會多更多。
想要美白,做好防護當然是最重要的
再來就是要針對黑色素的生合成或者代謝去下手。
以下就常見的美白成分做個表格歸納一下:
種類 | 光敏性 | 作用機制 | 處方用藥 |
A酸 | 第一、二代 yes 第三代 no | 加速角質代謝 | yes |
麴酸 | no | 抑制黑色素 | no |
果酸 | no | 加速角質代謝 | no |
杜鵑花酸 | no | 抑制黑色素 加速角質代謝 | yes |
鞣花酸 | no | 抑制黑色素 | no |
傳明酸 | no | 抑制黑色素 | no |
植酸 | no | 抑制黑色素 | no |
對苯二酚 | yes | 抑制黑色素 | yes |
熊果素 | no | 抑制黑色素 | no |
左旋C | no | 還原黑色素 抑制黑色素 | no |
由上表可瞭解,美白的途徑之一,就是抑制黑色素的生成
以上的幾個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物質,多半是抑制酪胺酸酶的活性
使得黑色素無法產生。
途徑之二,就是剝離帶有黑色素的角質細胞
果酸的功用比較表淺,只是表面上的剝離角質細胞,
而A酸則是利用加速角質細胞代謝的原理,使其表面剝離。
除了這些美白的成分之外
還有一些比較跟黑色素去除沒有相關的成分
也會利用在美白的產品裡面,作為一種輔助
同樣並列在衛生署公佈的九種美白成分中的甘草萃取物
主要是抗發炎的功效,因為皮膚發炎的時候
為了要保護發炎的部位,黑色素也會大量的生成
尤其好發於東方人的皮膚類型
常常會有發炎後的色素沈著
不管是日曬、蚊蟲叮咬、蕁麻疹、青春痘或者是開放性傷口發炎
或者用了濃度太高的美白成分如果酸、左旋C等
也會造成皮膚敏感發炎,反而會有反效果。
因此美白產品裡面會添加一些舒緩抗敏感的成分
是可以達到輔助美白的效果的。
但是想達到美白,防曬絕對不能偷懶
使得皮膚變黑的UVA是可以穿透雲層玻璃的長波紫外線
也就是無論晴雨,一年四季只要是白天
UVA的含量改變不大,所以請做好防曬。
如果沒有做防曬僅作美白,對於肌膚的傷害只會更大
去除老化角質的嫩皮膚,或者是缺乏黑色素防禦的皮膚
曝曬在太陽底下,都是非常危險的。